科技和艺术,在这里相融互通?
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蒙德在《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》的“跋”中写道:“发明乃需要之母,是发明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需要……20世纪的一切科技奇迹,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——都是出自好奇心驱动下的随便摆弄。”历史上很多含有发明元素的绘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得以实现,所以当绘画融入发明元素时,它就成为一种多重想象力的艺术化。

1. 用绘画记录发明——达·芬奇的绝技

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由绘画与发明相融合的杰出创造——达·芬奇的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卓越代表。他那及时用绘画记录观察思考内容和发明设计构思的方法,使其留下了大量发明与绘画交融的杰作——他撰写了一本《绘画笔记》,深入地研究和论述了由绘画诞生的发明灵感,认为在经常和随手的涂画中可以连续地触发想象而产生创造性构思。


达·芬奇还于1485年绘制了著名的飞行器机翼(图左)和降落伞(图右)发明草图,其中机翼的发明草图(左上)显然是在观察了蝙蝠翅膀(左下)的基础上完成的,绘画线条艺术而简练——在他看来,蝙蝠的翅膀轻巧而面积大,其结构与功能结合俱佳,适用于飞行器机翼的设计。《发明天才——他们是这样改变世界》一书的作者、英国著名科普作家杰克·查洛纳甚至这样写道:“如果他(达·芬奇)的这些发明设计在当时能够得以实现,将可以使我们的世界科技文明进程足足提前100年。”

2. 绘画技法的发明来源于科学——空气透视法

在观测自然世界时,人脑通过空气或大气透视发挥作用的程度来获取距离和景深的信息。例如在观察树木时,我们能感觉到视觉模糊的树更远一些。无论是空气分子、云雾或其小水滴等,都能够冲淡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,并且天晴的时候远距离的物体看起来红色更少,绿色、蓝色、紫色却更多。在雾天和多云天气中则会出现“没影平面”之感,因为超过一定距离的物体就会消失于观测者的视线中。

在此基础上,绘画中的“空气透视法”应运而生。“空气透视法”在我国古代的山水画中早就广为应用。在我国宋代(960~1279年)山水画家郭熙的《早春图》,以及13世纪画家楼观和后来的画家王建章的画作中,我们都可以看到,画中的距离感是通过更远处物体的对比度和色彩被山中的雾气、瀑布的飞沫冲淡来表现的。

3. 以绘画诠释发明发现——插画的功效

在古阿拉伯,曾有一位伟大的发明天才名叫加扎利,他善于用插图来诠释他的发明。1206年他创作完成了《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》。书中插入并概述了他先前所做的工程设计方案和草图,详细地记载了50件精巧的机械装置——包括复杂的钟表、定期改变流动模式的喷泉、提水用的机械以及休闲娱乐的玩具等。对于每件装置的描述,书中都伴有清楚的发明设计插图以辅助解释说明——画面色彩鲜艳、思路清晰,几何布局优美合理而富于阿拉伯式的艺术和装饰性,以便帮助人们加深理解这些机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。

4. 用绘画激发灵感——从绘画构思到发明创造

很多时候,灵感来自大自然生物界的构造与功能(即仿生学)。笔者是一位崇尚自然生活的人,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投入大自然的怀抱,过着与美景朝夕相伴的生活,于是渐渐就有了《山间螺楼》这幅创作。

这是一个受海螺壳启发,按仿生学思路进行的建筑构思。大家知道,各种海螺由于身处海下山石中,需要具有抵抗海水压力的运动结构和保护其中柔软生命的几何构造,其螺壳质地坚硬而强度高,便于海螺的安全生存和行动……这些特点从仿生学角度看,都可以加以汲取和利用。

简而言之,绘画(艺术想象力)和发明(科技创造力)是相融与互通的。笔者认为,它们的融合所产生的成果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,而是翻倍的乘法关系,必将结出丰硕的、理性和激情相结合的创造性之果……让我们领略它们的美妙和奇特吧!

(本文选自《知识就是力量》杂志2015年10月刊《当绘画融入发明元素》一文,作者:刘夕庆)

有知识,你就来!百度知道日报开放入驻,还犹豫什么,快来报名!http://zhidao.baidu.com/s/dailyRecruitment/index.html

  • 发表于 2015-10-08 00:00
  • 阅读 ( 455 )
  • 分类:其他类型

0 条评论

请先 登录 后评论